现在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教案 > 汉语常识 > 谜语 >  故事的谜语

故事的谜语

时间:2025-03-15 阅读: 谜语 我要投稿

故事的谜语(通用24个)

  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肯定都接触过一些耳熟能详的谜语吧,谜语一般由谜面、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。有些运用迷格制成的灯谜还有迷路。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谜语吗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事的谜语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故事的谜语(通用24个)

  故事的谜语 1

  包公中年得子,夫妻俩对儿子包繶十分痛爱,尤其注重对儿子的教育培养。

  一日包拯散朝回家,领着包繶在后花园游玩,边走边给儿子讲古代名人的故事:“孔子原是鲁国大贵族手下一名主管仓库的小官吏,每日里在库房数着数码,划着记号,监督财物出入。后来,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,孔子回答:‘理在节财’。”

  讲到此,包拯编了四句诗谜考儿子:“一宅分成两院,五男二女当家。两家打得乱如麻,打到清明方罢!”并说明:“孔夫子在世之日尚无此物,现在到处可见!”

  聪颖的包繶并未直接回答父亲的考问,而是吟诗一首作答:“古人留下一座桥,一边多来一边少,少的`要比多的多,多的反比少的少。”

  包公一听,乐得直捋胡须。你知包公父子所吟为何物?

  谜底:算盘

  故事的谜语 2

  古代,北方匈奴常常举兵侵犯中原,妄图吞并中原来扩张自己的版图。

  一年,匈奴又要进攻中原。匈奴首领首先派人送来一张“战表”。皇上展开一看,“战表”上只写有“天心取米”四个大字,苦想半天,怎么也不解其意。无奈,皇上只得张榜招贤。

  可是,满朝的.文武大臣竟没有一人能破解,皇上又令人将告示贴在城门口。这时,京城有位名叫何瑭的小官看完告示后说,他愿为皇上献上退兵之计,皇上连忙宣何瑭上殿。

  何瑭在殿上指着“天心取米”四个大字对皇上说:“天者,指吾国也;心者,指中原也;米者;指皇上也。不得了! 这‘天心取米’就是要夺我江山,擒拿皇上。”皇上急忙问:“那怎么办呢?”何瑭说:“皇上别急,我自有退兵之计。”说着,何塘在四个字上各添上一笔,变成四个字,将原信又送回匈奴。

  匈奴首领原以为中原不敢应战,拆开信一看竟吓得浑身发抖,也不敢轻易出兵了。

  你能猜出改成了四个什么字吗?

  谜底:未必敢来。

  故事的谜语 3

  据说北宋大文豪苏轼有一次到妹妹苏小妹家去作客。饭后,妹夫秦观陪苏轼到书房小憩,苏轼看见书桌上有一幅秦观的字谜,上面写着:“我有一物生得巧,半边鳞甲半边毛,半边离水难活命,半边入水命难保。”苏轼看完以后,对秦观说:“妙,妙,妙!”

  于是随手提起笔来,也写了一个字谜:“我有一物分两旁,一旁好吃一旁香,一旁眉山去吃草,一旁岷江把身藏。”写毕,秦观拍手道:“真妙!真妙!”

  苏小妹听了,也进书房,问道:“什么东西如此之妙?”俯身看罢,也信口说道:“我有一物长得奇,半身生双翅,半身长四蹄,长蹄的跑不快,长翅的飞不好。”说完,苏轼、秦观异口同声地说:“妙极,妙极!”

  他们三个人说的是同一个字谜,你能猜出这字谜的'谜底是什么吗?

  谜底:“鲜”字

  故事的谜语 4

  从前有个员外,生了个独生子,特地请了个先生,教儿子苦读诗书。

  有一天,员外家中来了几个远方的朋友,碰巧员外不会喝酒,就叫儿子的先生去作陪客。 酒后饮茶,有一个朋友指着先生问员外:“这位是谁?”

  员外伸出一个小指头,说:“他吗?是这个。”先生见员外伸出小指头,以为在贬低他,起身便走,到书房卷起被子回家去了。

  散席后,员外知道先生不解自己的意思而走,于是打发佣人叫先生来家一次,说有要事商量。先生便来到员外家。

  员外说:“我伸出小指头,是向朋友介绍你的'姓名,职业。你当先生怎么连这个谜都猜不透啊?”于是向先生解释一番,先生听了员外之言,又返回到员外家教书。

  你知道这个先生姓甚名谁,什么职业吗?

  谜底:周五,老师

  故事的谜语 5

  从前,有一户姓宋的人家,给儿子娶了个媳妇,全村人都夸媳妇长得漂亮。儿子听了很是得意。

  公公婆婆说:“模样长得好,不一定就聪明,要真聪明伶俐,那才好呢!”

  他们决定考考儿媳妇。一天做早饭时,婆婆对儿媳妇说:“你去拿四样东西来!”

  儿媳妇问:“哪四样?”

  婆婆说:“四两“沉”,四两“漂”,四两“张着嘴”,四两“弯着腰”。”

  儿媳妇一听,二话不说,转身就去拿来了。 婆婆一看,眉开眼笑;公公一瞧,连声地夸奖:“聪明,的`确是聪明啊!”

  请你猜一猜,婆婆叫儿媳妇拿的是四样什么东西?

  谜底:四两盐、四两油、四两花椒、四两虾米。

  故事的谜语 6

  唐伯虎的画很有名,人们愿意出很高的.价钱来买他的画。于是,他就在西湖边上开了一个画廊。

  这一天,画廊里又挂出了一幅画,画面上是一个人牵了一只狗,在西湖边散步。人们围着画纷纷赞叹:“真是千金难买的好画啊!”唐伯虎听到赞扬声,心里不禁暗暗得意,马上宣布:“这是一幅字谜画,谁要是能猜出答案,这幅画就白送给他。可是谁要是猜错了,罚10两银子!”大家一听,都皱起眉头苦苦思考起来。

  忽然,有一个年轻人跑上前,一下子趴在地上,大家正感到奇怪呢,唐伯虎却大笑起来,然后说:“你已经答对了。”并把画取下来,送给了年轻人。

  请问,唐伯虎出的字谜答案到底是什么呢?

  谜底:“伏”字。

  故事的谜语 7

  纪晓岚是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作者,素以机巧狡黠著称。

  他与两淮盐运史卢雅雨是儿女亲家,卢雅雨挥霍无度,亏空了大量公款,朝廷准备抄他的家产严办。

  纪晓岚当时做侍读学士,经常出入乾隆的内廷,知道了这件事。

  他决定把这一情况通知卢雅雨,但是又怕走漏风声,吃罪不起,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:他将一小撮茶叶装在一个信封里,然后用面糊加盐封好,派人送到卢府。

  卢雅雨接到这封内外都没有写一个字的古怪信后,很快便领悟了其中的奥秘,把余财迅速安顿他处。

  到了查抄的时候,所存资财寥寥无几。和珅派人侦得纪晓岚曾送信给卢雅雨的'事,报告了乾隆。乾隆责备纪晓岚,纪晓岚力辩信中实无一字,经乾隆再三追问,纪晓岚才招认这封信实际上是一个隐着六个字的哑谜。

  请你猜一猜,这六个字是什么?

  谜底:盐案亏空查抄

  故事的谜语 8

  李白访友

  这年春天,李白因想念朋友杜甫,就跋山涉水来到成都看他。这天,两人在花间小酌,酒过三巡,李白面对桌上的小菜,酒兴盎然,随即吟道:“有洞不见虫,有巢不见蜂。有丝不见蚕,撑伞不见人。”

  杜甫听后说:“李兄之作是一谜面,我也用同底谜面答之:两头尖尖像只棱,钻进泥里扎个窝,有人说它心眼少,有人说它心眼多。”

  杜甫吟完,两人相视而笑。几天后,李白要走了,杜甫满屋瞅瞅,想找点礼物送给朋友,最后想了想,找出文房四宝,写道:左十八来右十一,十八十一在一起,左边给你柴火烧,右边给你粮食吃。杜甫写完,说:“这诗是一字谜,打一字,李兄若想我,就看看这首诗吧。”

  这两个谜语的谜底究竟是什么?

  谜底:前两个谜面的谜底是“藕”。后为杜甫的“杜”字。

  船翁考子

  有一天,父子运货到了一个集镇,儿子在街上看到朝廷考状元的榜文,回船向张海要求赴考。张海恨透了封建仕大夫的残忍,不让儿子去。在儿子的苦苦哀求下,张海没办法,于是指着邻近的一条船对儿子说:“你去那里给我借一样东西来。拿错了就别去考,拿对了你就去吧!”儿子满口答应。张海叫儿子拿出纸笔来,顺手写了这样一首诗:“忆当年,生在深山,青枝绿叶,叹而今,来到人间,青少黄多。经过几多风波,受尽几番折磨。莫提起啊,莫提起!若提起,无非点点泪滴江河!”写毕,儿子很快到邻近船上借来父亲要的东西,父亲无奈,只得依允儿子上京赴考了。

  你知道张海要儿子到邻近船上借什么东西吗?

  谜底:借“船篙”

  巧联得安宁!

  有个同学叫安宁。他学习非常勤奋,有空就爱看书。可院里的其他几个同学就不同了,放学后书包一扔,不是打牌,就是聊天,还常常闯进安宁家胡折腾,搅得安宁是成天不得安宁。安宁烦透了,又不好公开赶他们走。

  后来,他终于想了个主意,在自己的屋门两旁,贴上了一副对联:古月门中市;言青山上山。那几个捣蛋鬼看见了这副对联,一琢磨,咱们成了不受欢迎的人,就不好意思再去打搅安宁了。

  你能猜出对联的含义吗?

  谜底:这副对联谜用了离合法。“古”、“月”合成“胡”,“门”中“市”合成“闹”,上联的谜底是“胡闹”。“言”、“青”合成“请”,“山”上“山”是“出”,下联的谜底是“请出”。合到一块:胡闹请出!安宁同学用对联谜的形式,巧妙地批评了那几个同学,为自己争得了安静的学习环境,是个聪明主意。

  卖画不要钱

  清朝末年,有个云游四方的道士。这道士知识渊博,能画一手好画,尤其酷爱猜谜。

  一天,他来到京城。心想,人们都说京都里人才济济,我要亲眼见识见识。于是,他精心画了一幅画。画的是一只黑毛狮子狗。那狗画得栩栩如生,尤其那一身油黑发亮的'皮毛,更是让人赞不绝口。道士来到闹市,把画悬挂在路旁,顿时招来许多行人看客。有人出钱要买这幅画。道士笑着说道:“我这画不卖,出多少钱也不卖。这幅画内藏有一字,要是有谁猜中,本人分文不要,白白将画送给他。

  “众人一听,天下竟有这等便宜事,不花一文钱,白得一幅好画,于是争相猜射起来。可是猜了半天,谁也没有猜中。这时,只见一位老者,分开众人,走上前去,将画摘下卷好,也不言语,夹起就走。众人看了愕然,道士也上前问道:“老翁您还没猜呢怎么就拿走我的画?”老人仍不吭声,还是往外走。众人也七嘴八舌地嚷开了:“嘿,先别拿画,你说出谜底是什么。”老人如同聋了一般,还是不吭声,只顾往前走。道人看到这里,不禁哈哈大笑道:“猜中了!猜中了!”

  你说说这位老翁为什么猜中了?

  谜底:原来,道士出的是一个画谜。画中的“黑狗”,隐寓着“黑犬”的意思。“黑”与“犬”一合成,就是“默”字。所以老人自始至终默不作声,难怪道士说他猜中了。

  张飞应对孔明谜

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,诸葛亮答应出山,但又提出打哑谜。刘、关不敢应对,张飞沉不住气,主动请缨:我来对付这牛鼻子老道。

  孔明用手指天,张飞用手指地。孔明伸出一指,张飞用劲伸出三指。孔明伸出三指,张飞急忙伸出九指。孔明用手在胸前划一圆圈,张飞满意的向袖口一指。诸葛亮于是马上同意出山。

  事后,刘、关问张飞与孔明打的什么哑谜。张飞说:"他指天,是说天上雪大。我指地,是说地上路滑。他伸出一指,是问我们初到寒舍吗?我伸出三指,已是三顾茅庐啦。他伸出三指,是留我们吃饭,三人三张饼。我急忙伸出九指说,三人九张饼。这个人太小气。他在胸前划圈,说他家饼大。我指袖口说,剩下的带走。"

  后来,孔明做了军师。刘、关又对孔明提起此事。孔明说:"我出上知天文,他对下晓地理。我出一统天下,他对三分鼎立。我出三三归汉,他对九九化原。我出胸装日月,他对袖藏乾坤。他真是能文又能武啊。"

  刘、关相对哑然:三弟原来是这般学问。

  故事的谜语 9

  相传乾隆年间,翰林院大学士纪昀,十三岁时就和妹妹埘句吟诗,还爱猜谜,才华惊人。

  有一天,小纪昀在芙蓉花溪钓鱼,恰逢乾隆皇帝下江南,来到通州荚蓉花溪赏花。一路上,看那千树浓荫,万花丛丛,他联想到河北也有个通州,悟出一句上联吟道:“南通州,北通州,南北通州通南北。”

  吟罢,乾隆命随驾文臣应对。这突如其来的应对,众文臣谁也对不上来。小纪昀正在花溪钓鱼,听得真切。他想起父亲教学馆,生活贫困,母亲经常叫他拿家里的东西到通州当铺典当,于是放下钓竿,走到乾隆面前行礼后说:“老伯伯,这下联我来对行吗?’:乾隆一看,是一个十来岁的`小顽童,就惊喜地点头答道:“行,你能对出,我就赏你银子!”小纪昀对道:“东当铺,西当铺,东西当铺当东西。”

  乾隆连声赞道:“妙对!妙对!”

  乾隆抬头,见花溪桥上有一个小姑娘,身穿红花褂,头戴粉红荚蓉花,一边走一边喊着:“昀哥!昀哥!”乾隆见此情景,灵机一动又出一上联:“红花女戴红花过桥。”

  小纪昀眼一眨笑着对道:“青草鱼吃青草戏水。”

  乾隆一听笑逐颜开,连声赞道:“对得巧!对得巧!”

  突然,一阵疾风,吹落很多荚蓉花瓣漂在花溪里,顺流而下。乾隆见此,触景生情,又道出一上联:“一溪春水花落去。”

  小纪昀就对走到他身边的小姑娘说:“小妹,你来对吧!对得好,老伯伯还赏银子呢!”

  小妹抿嘴一笑对道:“两岸绿荫燕归来。”

  乾隆听了拍手赞道:“对得妙!对得妙!”然后,他笑着问:“你和昀哥会猜字谜吗?”

  纪昀和小妹都点点头。于是乾隆出一个字谜:“三人骑着太阳晒。”

  小纪昀思索一下,以谜猜谜吟道:“三人同日来,喜见百花开。”

  乾隆笑着说他猜对了。小妹说:“老伯伯,我也要猜字谜得赏。”

  乾隆笑呵呵地又出一个字谜道:“七人头上戴草帽。”

  小妹嫣然一笑,她也以谜猜谜吟道:“头上戴草帽,帽下有人在。短刀握在手,但却人人爱。”

  乾隆听了龙颜大悦,一下子把小妹抱起来,连声称赞。众文武大臣也都赞不绝口。

  亲爱的读者,请你猜猜,纪昀和小妹猜的字谜谜底是哪个字?

  答案:芬

  故事的谜语 10

  在清代的诗人中,王士祯堪称佼佼者。

  当时,康熙皇帝的身旁有一位文学侍臣张英,常在圣上面前极力推荐他。康熙于是召见王士祯,御笔一挥写了个字,命他以此为题写一首诗献上。

  王士祯虽是大诗人,但反应却较为迟缓,再加上皇帝在一旁坐等,顿时紧张得汗流浃背,憋了半天也想不出半个字来。

  张英见状暗暗叫苦,只好在一旁代替他写了一首,然后揉成小团悄悄放在他的桌角上。王士祯照抄了一份,这才交了卷。

  康熙接过诗笺,一字一句吟道:

  “凝翠挂金垂络丝,临风摇曳舞芳姿。 异株吐絮漫香雾,正是归棹系缆时。”

  读完对张英笑着说:“都说王士祯的.诗词风骨神逸,别具一格,依朕看与你的文采差不多。”

  张英忙推诿道:“哪里,王兄是诗家大手笔,下官岂敢相比。”说罢私下窃笑,闹得王士祯吱吱唔唔,哭笑不得。

  你能猜出皇帝当面出了个什么诗题吗?

  谜底:“柳”。

  故事的谜语 11

  明朝年间,有位饱读诗书,准备进身仕途的文弱书生姓白名简。

  一年元宵灯市,到处火球喷薄,爆竹崩訇。彩灯百种千样:有的是飞鸿狡兔、虎豹虫鱼;有的是天孙织锦,龙女踏青。坐在表兄开的“玉龙酒店”饮酒观灯的.白简,不禁诗兴大发,脱口而吟:“一到上元相庆赏,家家灯火乐春情。”

  恰巧微服私访的永乐皇帝也在这家店里喝酒,听此书生所吟,语言率真明朗,秀美天然,神来之笔似从胸臆间流淌而出,感到这书生怀文抱质,不同凡俗,便再出一谜试其才思:

  骨头零零星星,

  皮肤薄薄轻轻。

  问得什么顽疾,

  佳人热火烧心。

  白简朝这“算命先生”拱了拱手,道出了谜底。永乐皇帝见白简文思敏捷,十分喜爱。临别,故意向白简借用胭脂宝褶。白简欣然应允。

  永乐皇帝回到宫里,即封俊逸书生白简为招宝状元,巡案河南。

  你知道皇帝所吟诗谜,系咏何物?

  谜底:“灯笼”。

  故事的谜语 12

  明朝年间,广州城西街口有家夫妻小酒店,虽是陈年佳酿,酒味醇厚,无奈店面不惹眼,加之两口子不擅长以花言巧语招徕顾客,因此,生意一直十分冷淡。

  这年,有位叫伦文叙的`才子,乘船来广州府参加科举考试,路过夫妻店小歇。他为了解乏,要了二两酒,喝后连声夸赞道:“入口醇正甘冽,下肚绵柔回甜,余香悠悠,果然好酒!”

  伦才子赞罢,见店老板愁眉苦脸,唉声叹气,大惑不解,于是问了原委。伦文叙听罢笑道:“老板无须犯愁,我有办法使你的生意兴隆起来!”说罢,要酒店老板取来文房四宝,写了一首诗贴在店家门口,诗曰:

  一轮明月挂天边, 淑女才子并蒂莲。 碧波池畔酉时会, 细读诗书不用言

  嗜酒者以文人墨客居多,路过此处一看,便纷纷进店喝酒,从此这家夫妻店生意兴隆了起来。

  原来,这首诗每句为一字谜,合起来是句广告词,你能猜出来吗?

  谜底:有、好、酒、卖。

  故事的谜语 13

  西蒙是《法兰克福报》一名年轻编辑。有一次,他在一个聚会上巧遇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,由于一时兴起,西蒙壮着胆子,请爱因斯坦为《法兰克福报》的读者们编写几道科技谜语,没想到爱因斯坦居然当场爽快地答应了,只是要求发表时一定要匿名,而且不要一分稿费。

  当西蒙兴冲冲地将此事汇报给报社的总编时,总编觉得这“根本不可能”。因为据他了解,美国有一家著名报纸为了请爱因斯坦写一篇在美国的.游记,曾开出让人难以置信的“天价稿费”——1.2万美元,却遭到了爱因斯坦的严词拒绝,因此这回他怎么可能愿意写毫无报酬的科技谜语,而且还是匿名,既获不得名又赢不来利。

  但事实却是爱因斯坦真的履约了,而且还是“超额”的——为《法兰克福报》每周编写了1条科技谜语,前前后后一共编写了近40条,且这些谜语远没报社里的人所想象的那般深奥、难解,相反却非常有趣,具有启发性,尤其是对青少年培养科学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。

  后来,西蒙好奇地问爱因斯坦:“您为什么不弄点像‘相对论’那样的深奥谜语呢?”爱因斯坦的回答是:“因为我不想搞垮你们的报纸呀。”西蒙又说道:“但我还是难以理解,您为何愿意匿名无偿地为我们编写科技谜语?”“没什么,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。”爱因斯坦回应道。

  不唯名,不唯利,不高高在上,不故意显摆,君子有所为,有所不为,这正是爱因斯坦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人格。

  故事的谜语 14

  谜语之所以能吸引人,其主要的原因是谜面通常含有双重或多重意思。初看谜面,像是简单叙说了一件事,好像是谁家生了个孩子,然后取名号为青莲的,这便是该谜面的第一层意思。如需探究谜底,还得去挖掘其第二重意。

  青莲是个地名,同时也是佛教用语,平时见得不多,能跟“青莲”能扯上半毛钱关系的,而且我们又比较熟悉的就属诗仙李白了。李白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。因此,可先将“号青莲”替换成“李白”,谜面就变成了“生有一子、李白”。

  “生有一子、李白”,在这个命题中缺少一个关键主语,那就是“谁”生的?而且在该命题中有一个条件,就是“谁”生有一“子”之后,就得出“李白”。

  如果运用数学中的'加减法来表示,那么“谁”就是被加数,“子”就是加数,“李白”就是和。用“和(李白)”减去“加数(子)”,便可得到“被加数(木白)”,即“柏”字。此种解法俗称“加加法”,学名“增补法”。

  故事的谜语 15

  从前,有个姓史的花花公子,村民咒骂他是“史霸王”。

  一日,这恶少又拦路调戏一位村姑,农夫王大江正挑柴路过,大声斥骂道:“你这小霸王,竟敢在路上为非作歹,欺侮人家的.女孩子!”史霸王见是个村野鄙夫,扯出斧头向王大江劈去,农夫顿时倒在血泊中。

  王大江的父母闻讯赶来,请村上一位老学究写一张状纸,告到八字衙门。不料那县太爷受贿,收到史老财主的厚礼。

  升堂之后,他见状纸开头写的是“史霸王依仗父势,用斧子伤人。"便将其中一字改了笔,使那杀人凶犯罪行大减,免于死刑。

  你能猜出贪官改了哪个字吗?

  谜底:将“用”字改为“甩”字。

  故事的谜语 16

  很久以前,有一位老人,他有三个儿子。每个儿子各有一匹马,老人自己还有一匹骏马。老人临终前,留下遗嘱:让三个儿子赛马,看谁的马跑得最慢,谁就能得到老人的骏马。三个儿子遵照老人的'遗嘱,准备赛马。三人各居跑马起点,为了比慢,谁不撒缰,三匹马从早到晚呆立不动。第二天照旧如此,等到夕阳西下时,从远方来一智者,见没有一人起跑,不知何故询问后,方知其因。智者笑了笑说,这很容易解决。三个人按照智者出的主意去做,其中有一匹马跑得最慢,它的主人就是赢得了骏马。

  你知道智者出的是什么主意吗?

  故事的谜语 17

  明代才子祝枝山的家里有一个花园。春天到来时,园中牡丹盛开,五色俱全。有一天,祝枝山邀了许多好友前来赏花,并要大家从各色牡丹花中各选一株,然后评点花中之魁。一时间,众说纷纷,有的说红的,有的说紫的',有的说黄的。可是,只有唐伯虎笑而不言。大家都知道他是评花高手,要他发表高见。唐伯虎微微一笑说:“百无一是。”大家听了很愕然,都认为唐伯虎过于狂妄,出言不逊,在这姹紫嫣红之中竟没有一株他看得上眼的牡丹花。但只有主人祝枝山听却恍然大悟说:“高见!高见!花中自无一是。”

  唐伯虎与祝枝山之言是一个谜,你能揭开这个谜吗?

  故事的谜语 18

  一个在外谋生的`人托同乡带给妻子一封信和一包银子。那个同乡悄悄打开了信,看到里面只有一幅画,画面上有一棵树,树上有八只八哥,四只斑鸠。他一想,信中没有写多少银子,于是便将银子偷偷扣了一半。谁知见到了朋友的妻子后,她拿着信讲:“咱们办事要老实啊!我丈夫托您带的银子为什么少了一半?”

  你能猜出她凭什么知道了银子少了一半吗?

  故事的谜语 19

  相传唐伯虎曾在杭州西湖畔卖画.一天,他挂出一幅水墨画来,上画一只黑狗,十分可爱.唐伯虎对人们说:“这是一则字谜,要购买者,须付三十两银子,如果猜中谜语,则分文不收。”好半天过去了,仍无人猜中。这时;有一年轻人说:“我猜中了。”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。他却笑而不答,取下画来便走。唐伯虎望着这年轻人的'背影哈哈一笑:“猜中了!他猜中了!” 你能猜中这是个什么字吗?

  答案:

  1、三人换下马,都是骑得别人的马。

  2、白牡丹。

  3、八个八哥代表八八六十四,四个斑鸠代表四九三十六,相加就是一百两。

  4、默。

  故事的谜语 20

  有一家只有三口:哥哥、嫂嫂和一个小姑,小姑指路。

  这一天,小姑在门口做活,见一个过路人走来向他问路。小姑就热心地又说又指,路人走了。晚上哥哥回来了,嫂嫂就跟她丈夫说:“你得管教管教你妹妹啊,她总站在门外和过路的男人指指划划,说三道四。”哥哥一听火了,把妹妹找来想打她一顿。妹妹委屈地说:“你打我知晓,背后有人挑;因何出门来,为指路一条。”哥哥听后,才知道错怪了妹妹。

  后来有人把这四句话作为谜语,猜一样东西。你知道猜什么吗?

  谜底:灯笼

  故事的谜语 21

  从前,有个人从小就好吃懒做,长大以后仍然恶习不改,整天吃喝玩乐,东游西逛。后来,他把父亲的遗产都糟蹋得干干净净,连吃饭都没辙了。就这样,他还宁可饿着肚皮,也懒得去干活。

  有一天,他听人家说有一种摇钱树,只要找到这种树,用手一摇,那钱就哗哗往下掉。懒汉心想:我一定要找到摇钱树,找到它,这辈子就有享不尽的'荣华富贵了。于是,他见人就打听:“摇钱树在哪儿?你们这儿长摇钱树吗?”人们被问得莫名其妙,都以为碰到神经病人了,谁也不搭理他。

  就这样他问了九十九天,也没问出个结果来。虽然累得精疲力尽,但他还是不死心。

  到了第一百天头上,他见到了一位精神饱满的老农夫在田里干活,就拱手问道:“老大爷,您知道哪儿有摇钱树吗?”老人家上下打量了他一番,然后笑着对他说:“你要找的这摇钱树啊,到处都有。”懒汉一听,急忙说:“老大爷,您赶紧带我去找一棵。”老人家一摆手,说:“你先别着急,让我把摇钱树的样子告诉你,你自己就可以找到它了。你听着: “摇钱树,两枝杈,两枝杈,十个芽,摇一摇,开金花,柴米油盐全靠它。” 懒汉听了,如梦初醒,连声向老人道谢。

  从此以后,他按照老人的指教,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了。

  你们说,老人说的摇钱树是什么呢?懒汉后来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了?

  谜底:老人说的“摇钱树”就是“双手”。

  故事的谜语 22

  北宋时,有两位才子,一个叫王嗣宗,一个叫赵昌言,学问相当,参加殿试后,名次难分伯仲。谁是头名呢?宋太祖赵匡胤一时难以定夺。

  宋太祖想来想去,就叫宰相赵普出题考考这两位才子。赵普领旨后,略加思索就当着他俩的面吟道:“‘刘邦闻之喜,刘备闻之忧。一个鸟毛兵,全身绿油油’。请以此说出两个同名英雄,两个典故,再猜一字。”

  结果,平时熟读文史的王嗣宗没费什么事,就把两个典故、两个英雄一一说出来了。而赵昌言呢,只根据后两句,猜中了一个汉字,说是个“翠”字。

  宋太祖饶有兴致的'问:“为什么是个‘翠’字呢?”

  赵昌言说:“‘羽’即鸟毛,‘卒’就是兵,而‘翠’是绿的近义词。所以‘绿油油’,谜底必然是个‘翠’字。”

  王嗣宗说:“‘卒’还是‘死亡’的意思,‘翠’可押名‘羽’的人死去了。”

  不亏是才子,赵昌言恍然大悟,连忙说:“我知道这两个英雄是谁了。”

  宋太祖说:“晚了。”于是当即御笔一挥,点王嗣昌为头名状元,赵昌言只好屈居榜眼了。

  小朋友,读了上面的故事,你知道赵普的题说的是哪两个同名英雄,哪两个典故吗?

  故事的谜语 23

  晚饭后兄弟四人在厅里歇息,老大说,咱们猜谜语吧。我先出一个,是个字谜,“春雨连绵妻独宿”,老三说,我猜着了,老四说,我也猜出了。可是老二怎么想都猜不出,心里想,“妻独宿”,丈夫呢?怎么不回家呢?“春雨连绵”,在外地上班回不来?不对,开车回来呀!我就是开车回来的……哦,那是沒丈夫,那不是寡妇么?寡妇门前是非多……对了“寡"字怎么写呀……便问老大说,“是不是大哥出的谜语,谜底字太深,我不认识,要不怎么也猜不出呢?”老大说,“是啊,要不你怎么是‘老二’呢!”老三和老四也都分别伸出俩个手指头,笑着说,真的是“二”啊!老二对老三老四说,快告诉哥哥,到底是什么字?于是老三和老四分别伸出一个手指头,老二便生了气,以为还是说他“二”呢。不再理他们,闷头想谜语,想自己出个难住他们,可是怎么也想不出好谜语来。他有个毛病,一着急便有尿,于是便想去撒尿。他向院子里的.厕所跑去。院子里埋着一个木头桩子,他只顾想谜语,一不注意,一头撞在木桩上,把头撞了一个包,这一撞,头脑便请醒了。结果解完手,回来便有了一个谜语。心里想,还是挨撞好,撞聪明了……回到厅里和兄弟仨个说,我出个谜语,你们若猜不出来就算打平了,“一去沒看见,碰到了;回来看见了,沒碰着”打一物。兄弟仨个怎么也猜不着,说是什么都不对。央求着说,到底是什么?老二说,就是院子里的木头桩子……哥仨个见老二额头上有个包,才恍然大悟,这算个什么谜语呀……

  哥几个心里说,原来他们全都很“二”啊!

  故事的谜语 24

  据说张飞曾贩卖过小猪,是个粗中有细的人。

  一日,他挑着两筐猪来到集上。刚放下担子,就有一个红脸大汉子走来说:“我要买的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。”

  话音刚落,又过来一个黑脸大汉说:“你如卖给他,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。”

  没等张飞答话,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:“你若卖给他俩,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。”

  张飞一听,不由黑须倒竖,怒上心头。心想:小猪哪有卖半只的,这不是存心欺负俺老张吗?正待动武,但又仔细一想,忽然答应了。

  结果张飞照他们三个人的.说法卖,小猪正好卖完。

  聪明的读者,你知道张飞一共卖了多少头小猪?他们三人各买多少头?

  谜底:共卖七头小猪:红脸汉四头,黑脸汉两头,书生一头。